查看原文
其他

这样的老师,爱了爱了!

SISU 四川外国语大学 2024-02-12

线上自主预习,课堂探讨中巩固知识,以自摄视频、PPT发表等形式强化应用……凭借“课前重预习、课堂精打磨、课后强应用”这种新颖的授课模式,我校日语学院张丽霞团队(张丽霞、杨羽、张颖)在2021“外研社杯”全国高校日语专业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大赛中荣获一等奖。



01 团队协作:佳绩背后,

“我有坚实的支柱”


本次比赛共有106支参赛团队提交作品,通过教案设计、教师说课、教学展示三个环节的比拼,经过专家评审与网络投票,共评出一等奖6名。


获奖名单


从诸多对手中脱颖而出,“默契的团队协作功不可没。”张丽霞坦言。“这个项目主要由我负责,但从课程塑造,到观点提炼、课堂环节设计、教案撰写等各个环节,我和基础日语教研组团队中另两位老师都会定期一起探讨,共同打磨。学院其他老师也常常为我们出谋划策。”

自左向右依次为张丽霞、杨羽、张颖


参赛作品采用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。上课前,学生在线上观看教学视频完成预习。“这样我们线下课堂的讲解便能更具针对性,也为学生提供更多在课堂上练习的机会,做到有的放矢、精讲多练。”张丽霞团队致力营造一种“学生为主体,教师为主导”的交互式、开放性的课堂。


张丽霞授课


“这种授课模式,其实学院几年前就已经开始推动了,也积累了许多经验。”张丽霞介绍。

近年来,日语学院大力推行教学改革,线上、线下教学双管齐下。学院自建省部级一流线上课程——《日语语法》,发布于中国高校外语慕课联盟平台。课程对基础语法点进行讲解,并设置相应习题。同时,基础日语教研组还在学习通平台上将各章节主要知识点进行了梳理,配套了视频讲解,并安排了章节复习题。“这些都为我们这次比赛的创新模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。”张丽霞说。



02 课程思政:紧贴学生,

课堂点滴中蕴藏人生观培养


“专业课与思政的融合,首先要贴近学生的生活。”秉持着这样的理念,在确定以“体育”作为参赛主题后,张丽霞便与学生们展开了一场“头脑风暴”。围绕体育着装、体育场馆、体育运动品牌等内容,学生们纷纷出谋划策。“爆买鸿星尔克事件、电子竞技、防疫期间的体育锻炼等等,他们结合现实生活认真细致地观察,提出的这些想法都极具启发性。”张丽霞赞叹道。


张丽霞授课


“围绕这些素材,我们再一一展开讨论。比如说鸿星尔克在河南洪灾捐款后被网友在直播间买爆,大家在讨论时会谈到鸿星尔克的作为让我们看到民族企业的担当,这提醒我们不要盲目崇拜外国名牌,要建立正确消费观等等。”张丽霞说:“这正是我们课程思政需要给学生树立的正确价值观。在这样的讨论中,我们的教学目的、我们期望的答案也呼之欲出了。”

“比赛,是对我们长期努力的结果的呈现。思政教学其实蕴含在我们平时的每一门课、每一节课之中。”张丽霞说。

新闻分享、主题发表,这是张丽霞课堂的“标配两件套”。文化差异、奇闻逸事、奥特曼大赏……学生的关注点五花八门。“有位同学在主题发表中讲到,日本各个城市下水道上会刻有该城市标志性的景点、吉祥物。这一方面介绍了每个城市的特色,又能加强大家的环保意识。”张丽霞回忆,“这让我印象很深,我希望学生们多去关注不同国家的习俗,认识并接纳不同国家之间文化的差异。这些差异其实并无高低之分,正是差异塑造了我们色彩斑斓的世界。”



03 用心耕耘:

严谨教学,以爱育人


“打乱顺序随机抽问”“丝毫不敢松懈”“一走神儿肯定被提问”……在学生口中,张丽霞老师的课堂略有几分“惊心动魄”的色彩。她严谨负责的教学态度,学生都看在眼里,记在心间。“有次轮到我做课前发表,张老师觉得我的语音语调存在一些问题,她便要求我下课后去找她朗读每一篇课文,并且很耐心地帮我纠正发音。”日语学院2021级学生王小兰回忆道,“课间休息时,她总是在给我们答疑解惑。平时遇到不懂的问题在网上向她请教,她一定会及时、耐心地回复。”


张丽霞与2018级毕业生的合影


教诲如春风,恩泽自难忘。曾由张丽霞教授《基础日语》的日语学院2020级1班学生更是为张丽霞准备了一封特殊的感谢信。“在张老师的鼓励下,我勇敢地参加日语专业的各种比赛,也取得了一些成绩。我很感谢张老师”“能由张老师带领我们走进日语殿堂,我真的很开心”“我想感谢张姐姐,陪我一起对抗鼻浊音”“张老师,我爱你”……视频里满溢学生们对张丽霞深深的敬爱和感激之情。


日语学院2020级1班学生为张丽霞录制的感谢视频


04 承前启后:从学生到教师,

做日语专业的传承人


1999年,张丽霞考入川外日语系。“乖乖学生”,张丽霞这样形容在川外求学时的自己。“我很听老师的话,按他们的要求记单词、听新闻……”除此之外,为了练习口语,张丽霞每天都会花一小时,到镜湖旁的花园大声朗读日语。“那时川外还没有山上校区,校园不大,但环境很美、很安静,非常适合学习。”

由于缺乏与日语母语者交流的途径,每周举行一次的“日语角”活动成了全系学生练习口语的基地。“刚开始去参加时,我不怎么敢开口,只能站在一旁听别人讲。”张丽霞回忆道,“但师兄师姐们会主动抛出一些简单的话题,鼓励我开口。”

练习口语之外,“日语角”的前辈也常常向后辈分享经验。“他们会向我们分享一些实习、志愿活动的信息,也会和我们交流考研、就业方面的经验,这给了我们很多帮助。”在这种“老带新”的氛围下,彼时日语系的各年级学生间渐渐建立起紧密的“纵向连接”。“现在我身边的很多同事就是我当年的师兄师姐,我们之间有着深厚的‘革命友谊’”。

无论是练习口语的方式,还是彼此相互帮扶、相亲相爱,“这都被学院传承至今,日语学院就像个温暖的大家庭。”

“我在这里求学、工作,见证了这里的发展。”从学生到教师,23年的川外生活让张丽霞对川外有了根与叶的情感。“现在我每天跟鲜活、年轻的生命在一起,他们让我随时随地充满活力。”张丽霞笑着说,“我希望能够做到倾囊相助,把我在这里的所学和我感受到的温暖传递给他们。”

躬耕三尺讲台,言传身教,孜孜以求。春风化雨,润物无声;教学相长,师生情长。这是张丽霞的为师之道,也源自她的爱校之情。




采写 | 张舒雅 张颖 贺静妍

排版 | 马倩雯 包颖

指导 | 陈   挚

责编 | 于丹丹

审核 | 熊   鹰


四川外国语大学党委宣传部新媒体工作室出品

投稿邮箱:sisuxcb@163.com

官微QQ交流群:677545110

继续滑动看下一个

这样的老师,爱了爱了!

向上滑动看下一个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